你心中的「蔥油餅」該長的是什麼樣子?什麼樣的味道?
中秋前夕,想跟大家聊聊一樣圓圓的食物「蔥油餅」;相信每個地方,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個「蔥油餅」該長的樣子、味道?
對於「基隆人」而言,周家豆漿店和知味園是代表性的店家。當然,我指的是略有一點年紀的基隆人,畢竟後者已經結束營業好多年了。
同樣的,老基隆人興許會知道,這兩家的蔥油餅算是系出同門,之間的恩怨前仇不是今天要聊的重點。先煎後烤,滿滿蔥香手掌大小的圓形,才是基隆人蔥油餅該有的樣子。比之宜蘭、花蓮的蔥油餅都更有「蔥」的滋味(宜蘭、花蓮人不服可以來戰XD),也因為厚更有餅的咀嚼感和香氣(其他地方不服,也可以來戰)。
加個蛋,好像不管那的蔥油餅都會添的花,但配什麼一起吃才是學問,之於宜蘭、花蓮可能就是街邊、散步零食單吃可也。可,基隆人可不這麼覺得,蔥油餅得吃兩個,一個加蛋、一個不加,配上一碗基隆人最有名的乾麵,或是餛飩湯(這兩家餛飩湯和一般賣乾麵的餛飩湯有一點不一樣,算是基隆式的早餐餛飩湯,這點可能得基隆人才了解),便是一天早上的開始。
最後,不管是乾麵、餛飩湯、還是今天談的蔥油餅,基隆都當屬第一,不服?下次到基隆這樣吃吃看(笑)。
還有再聊一個事,基隆人的「蛋餅」是蛋+蔥油餅,可不是現在全省那種餅皮加蔥花蛋的蛋餅XD
PS:同樣的這篇文章是2011年寫的拍的,不堪入目還請見諒...另外,知味園已收結束營業,千萬別去找了。